上海博物馆:看欧洲艺术的澎湃历程发表时间:2020-03-02 15:01 澎湃新闻获悉,上海博物馆11月5日起呈现“美术的诞生:从太阳王到拿破仑——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此次展览将展出八十余件来自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收藏的艺术珍品,通过油画、雕塑、版画、模型、书籍和手稿等多样形式,对法国艺术自路易十四至拿破仑帝国时期以来逐步迈向欧洲艺术之巅的澎湃历程进行回顾。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一景 图片来源:Wikipedia Commons 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美术学院之一,坐落在塞纳河畔,与卢浮宫隔河相望的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下简称巴黎高美)可谓历史悠久,大家辈出。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648年由路易十四创立的法国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正是在这里,“美术学院”这一制度取得了决定性的发展:从学徒制到学院制,从工匠到艺术家……以勒布伦为首,学院推崇古希腊罗马艺术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保持着对理想美的崇拜。教学方法则以素描人体写生为核心,并伴随着竞赛、游学、沙龙等制度。在其后的两个世纪里,围绕这所学院的体制与艺术理念,一度成为了西方乃至世界美术学院所遵循的典范。尽管之后学院派日渐式微,但不可否认这所学院至今仍对世界美术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夏尔·勒布伦肖像》 尼古拉·德·拉吉利埃(1656—1746) 1683年 /布面油画 /75 x 59 厘米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巴黎高美还拥有十分丰厚的收藏,涉及16世纪以来的建筑、绘画、雕塑、版画、线描和艺用解剖学,主要用以服务学校师生。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学院入选作品及罗马大奖,巴黎高美的收藏得以一直不断延续。此次展览的展品就是从中甄选的杰作,其中不乏当时美术学院学生们梦寐以求的罗马大奖之获奖作品。 《伸展手臂举过头顶的解剖形态》 让-安托万·乌东(1741—1828) 1792年 /铜像 /192 x 70 x 80 厘米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开展,艺术家们受到理性与科学的启发、激情与动荡的影响,法国艺术开始产生深刻的变化。以大卫为代表的艺术家反对洛可可后期精致而轻佻的绘画题材,转而推动对古典史诗传统的革新,希望重新赋予艺术承载道德价值的使命。人们再次把目光转向古典主义大师普桑、转向解剖学与人体写生,以及艺术家应有的文化素养和方兴未艾的考古学。艺术史上用新古典主义来指代这一时期的特征,这也将是本次展览着力呈现的重点。 《厄拉西斯塔特发现了安条克生病的原因》 雅克-路易·大卫(1748—1825) 1774年 /布面油画 /120 x 155 厘米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十九世纪初,拿破仑登上了法兰西历史的最高舞台。法律、公共意志和时代精神开始成为关键词。而大卫的学生安格尔,则伴随着对学院制度的质疑,遵循传统完成了一系列严格的学院训练。那时或许已经悄然预示了浪漫主义开端的到来。 《墨丘利, 赫尔斯和亚格劳洛斯》 尼古拉·普桑(1594—1665) 1624-1626年 /布面油画 / 53.5 x 77.5 厘米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耶罗波安向异神献祭》 让-奥诺雷·弗拉贡纳尔(1732—1806) 1752年 /布面油画 /111.5 x 143.5 厘米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阿碦琉斯接见阿伽门农使者》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780—1867) 1802年 /布面油画 /113 x 146 厘米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文章分类:
新闻资讯
|